導遊介紹赤柯山時,常會提到當年八七水災使得不少西部農民來到赤柯山開墾發展,但山區氣候條件與平地不同,在幾番嘗試錯誤後,發現金針是很適合赤柯山的作物。行程中安排了汪家古厝,汪家古厝不以年份取勝,而是先民來此開墾的地標,而實地採金針讓我們親身體會收成金針的情況,基本上大家公認折金針的輕啪手感很舒壓。

汪家古厝是棟半木造四合院,位於花蓮縣玉里鎮赤柯山上,海拔約900公尺。民國48年八七水災,西部不少災民轉往東部後山開墾。汪家阿公與長子來到赤柯山,探望來此開墾的女兒女婿,恰巧有人要賣地,於是攜家帶眷移墾後山。汪家一開始憑著在嘉義農作經驗,種稻、龍眼、養豬,但因氣候寒冷農作無法收成,一次次在錯誤中嘗試,發現金針最適合山上氣候,於是越來越多人仿效種植,至今形成台灣最大金針產區之一。汪家古厝為汪家阿公嘉義老家建築形式,結合赤柯山上當時伐木遺留的木材,請嘉義師傅修葺而成,山區瓦片取得不易,屋頂改以茅油氈紙取代,為當時赤柯山普遍建築流行之樣式。茅油氈紙屋頂也是曬金針的場地,形成當地特殊景觀。在金針花簇擁中的汪家古厝,是赤柯山移墾史上的一個時代見證。我們抵達時,屋頂上面是舖了黑布,地上也有黑布,可是沒有鋪滿金針花,啊就下雨天要趕快收起金針啊!汪家古厝目前有經營民宿,院落內分兩進,中間的小天井頗有韻致,牆壁上有些攝影作品,讓我們看到曬金針的情況。

汪家古厝。

IMG_1448 

古法建築應是以卡榫的方式。

IMG_1449

外觀完全看不到釘子。

IMG_1450

屋頂曬金針的相片。

IMG_1451

汪家古厝的小巧院落。 

IMG_1452

金針花除可當觀賞植物,花苞未開時可以「金針鮮蕾」供應鮮食,或加工製成「乾金針」。金針葉片是萱紙的製造材料,而且可以軟化栽培生產萱黃,金針地上莖可作碧玉筍炒食,紡錘狀肉質根則可入藥為銀根。金針栽培利用範圍廣且經濟價值高。根據農委會資料,金針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等營養價值高,尤其鐵質含量是菠菜的 20 倍、萵苣的 10 倍,風味獨特,是蔬食及家庭餐食極佳選擇。農糧署建議購買金針可認明包裝上的微笑標章,便為安心金針。如需購買散裝乾金針時,掌握要領:以「目視」色澤暗褐不要太鮮豔;「嗅聞」淡花香味不要有酸敗及藥水味;「手觸」表面乾澀不要有吸濕回潮的現象,即是品質優良的乾金針產品。我們來到導遊親戚的金針田,體驗手採金針,導遊先介紹怎樣的金針花苞可以採,太青的要先放過,用手指折下即可,大家紛紛表示折下金針的觸感,還有那一聲輕啪,就是舒壓的感覺;大家越採越順手,我沒有打算採很多,以免又要寫一篇挑戰一周吃七天之金針黃金傳說。

大約從這裡摘金針。

IMG_1456

雖然開始飄雨,大家採金針採的不亦樂乎。

IMG_1463

金針開花後,便失去作物價值剩下觀賞價值,而且一天內就會凋謝。

IMG_1464

我們採了這些金針回家。

IMG_1467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i-wen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