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巒、鐵道、河流;礦坑歲月已悠悠。
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猴硐,原本的名字是猴洞,因山洞有大量的猿猴聚居,故以「猴洞」為名。日治時期當地盛產煤礦,礦坑不喜見水,為求吉利而改名為「猴硐」。在礦業盛行時期,猴硐是台灣煤礦最大產區、礦坑亦是最佳。礦坑坑道總長60公里,若加計支線更為可觀,深度由海拔96公尺挖到海拔下348公尺。如此豐富的背景下,此處由官方設有《猴硐煤礦博物園區》,而我們今天要拜訪倒不是這裡,而是由一群老礦工用自己的老人年金與雙手打造而成的《礦工文史館》。老礦工們笑說:我們真實挖過煤礦的人,對於當年的生活有些想說的故事,於是著手整理當時幾乎已成廢墟的瑞三本礦辦事處,分享礦工的實際故事,也能進入原本的礦坑隧道走走。挖礦是進入礦坑後,不確定是否能再見天日的工作,日薪很高,而工作環境相當艱苦,礦坑的主線道鋪設軌道,礦坑路線很長,礦工乘坐軌道車抵達挖礦的地點,下車從事挖掘,實際挖礦的時候,往往是躺著挖,老礦工形容往往高度只有30公分,手腳伸展均相當困難,看著當時的相片,覺得自己很沒用的要犯起幽閉恐懼症了。正式進入隧道,走在軌道中間,此處空氣相當乾爽,畢竟還是礦坑外圍,兩側流水潺潺。文史館附近更有處高起的平台,此處正好是火車駛出隧道的轉彎處,開闊的景色中,河水奔流,先聽到鐵軌的顫動聲,接著火車從身邊奔馳而過,回味礦工故事,理解老礦工們想分享昔日生活與感觸的心意。這是個相當能引發感觸的地方。
礦工生活之幽暗微光。
文史館前方是鐵路,不時有火車經過。
老礦工們整理出的礦工文史館。
入口處一排石蓮花,石蓮花在細雨中沾附水珠。
此處前身是當年相當輝煌的瑞三礦業辦事處,標語宣導入坑安全。
礦坑裡礦道分布,老礦工說其實很容易迷路。
由現場老礦工拍攝的礦坑實際挖掘相片。 親身經歷過的分享,令人身歷其境。
七點入坑三點出坑的歲月。
一氧化碳過濾器。
展場由北師大師生協助。
礦坑入口。
可以走進去參觀。
盡頭處可見礦坑綿延。
礦坑兩側流水成小溪。
文史館旁的鐵路上有處高起的觀景台。
平台上一邊是河水奔流,這是基隆河。
另一側是軌道,遇見自強號3000。
如同溪水奔流,如同火車疾駛,歲月悠悠已成過往。
猴硐老礦工在此呈現相當有溫度的導覽,分享是他們實際經歷過的歲月。若時間充裕,老礦工們能做更多的分享與導覽。
猴硐礦工文史館
地址: 新北市瑞芳區柴寮路25號
電話: 0912 281 055
報名與預約可見礦工文史館粉絲專頁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