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雲港市博物館是本回拜訪蘇北中,我最喜愛的行程。各式古物引人駐足,東海尹灣漢墓簡牘,是現存大陸最早、最完整的郡級行政文書檔案;見到歷經2000多年的漢代淩惠平,更是此行最大亮點。請放心,本篇還不會出現千年古人身體照。
連雲港古稱海州,考古發現從第一批先民拓荒至今,已有近兩萬年的歷史,包括了細石器文化,以稻作農業為特色的北辛文化、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等。連雲港市博物館以時間軸展開文物的陳列,豐富的展示包括樸拙的石器,厚沉的商周銅鼎,華美的漢代長壽繒繡、稀世珍品漢黃玉豬與明代白玉佛;歷經2000多年而保存完好的漢代濕屍淩惠平自成一展廳,隨同出土的文物也相當精采。這裡也保存最早最完整的郡級行政文書檔案:東海尹灣漢墓簡牘,竹簡上的蠅頭小字,記錄了當時的生活實況,讓我們得以一窺東漢庶民生活。
石器時代古物。
石器時代大伊山遺址。
商末~周初的銅鼎。
西漢圓雕和闐黃玉豬。古時相信玉有防腐的功能,據《抱樸子》書中:“金玉在九竅,則死人不腐”。是以讓亡者握玉在手中。常見的是碧玉,黃玉甚為珍稀。握豬的吉祥寓意是指豬能生子,代表財富,越生越多,家家發財,死者手中握有財,後代子孫必富貴。握豬在隨葬品中不僅具有顯示財富的象徵,而且還具有顯示墓主人身份地位的作用。玉豬一對兩件,質地為和田黃玉中的極品:“雞油黃玉”,玉質精純,千年之後仍感沁色鮮明。。
海清寺地宮之石函,函在此是容器之意。
海清寺地宮之銀棺,鎏金棺等。
宋青瓷葫蘆瓶與舍利子。
更多文物展示。
白玉帶板,以白玉浮雕而成,有長方形,桃形和長方形一端圓角三種,一套計大小20塊。為萬曆廿二年萬曆皇帝生母,頒賜雲臺山三元宮三品紫衣中所附帶的一副玉帶板。後三元宮移交給博物館保存。白玉帶板由明代宮廷匠師製作,材質是和闐青白玉,採用了鏤空雕的技法,雕刻出雲龍、花鳥紋等一類的圖案。
相當喜愛這尊明朝白玉佛像的神態。白玉佛高48.5公分、寬25公分,重34公斤。傳為明代時由三元宮高僧從緬甸背來,原為三元宮“鎮廟之寶”。後移交博物館。白玉佛由整塊白玉雕刻而成,通體光潔無暇。
清嘉慶紫銅琉球爐。該銅爐記述了清代與琉球友好交往的事蹟,清代琉球國八品巡官毛朝玉,公務途中遭逢颶風,漂流十五晝夜後至海州鷹游山附近獲救,由於海州知州師亮采的協助與資助,毛朝玉等人方能平安返回琉球,這是當時致贈海州知州師亮采的禮物。
明清官窯瓷。
連雲港市博物館提到兩部古典文學名著:西遊記與鏡花緣,西遊記大家耳熟能詳,鏡花緣也被歸類為幻想小說,內容是敘述唐朝一名秀才唐敖應試考中探花,卻被言官舉劾他與叛黨徐敬業是舊交,因此又被降為秀才。鬱鬱不得志之際,適逢大舅子林之洋要航海經商,於是跟隨大舅子的商船遠遊海外,跋涉異域,途中見到許多奇俗怪物;譬如:君子國、大人國、元股國、長毛國、毗騫國、深目國、黑齒國、靖人國、桑樹蠶人、長人國、禽獸爭王奇觀、白民國、淑士國、兩面國、厭火國、長臂國、翼民國、豕喙國、伯慮國、巫咸國、女兒國……等等。唐敖繁華看盡、人情嘗遍,最終還是遁入山中,修道成仙去。西遊記與鏡花緣的不少場景,與連雲港的花果山雲台山有巧妙的呼應。
西遊記與鏡花緣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