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栗西湖龍洞社區,望著高速公路與高鐵,開車很容易抵達,卻是很幽靜的所在,感覺轉個彎便進入人間淨土。此處是歷史悠久的作物種植區,近年訴求有機栽植。漫遊此處,探訪古宅與豐富生態,靜謐的景色裡,每一口呼吸的空氣是清新。

龍洞社區

感謝中衛推廣DOC特色據點,我們來到西湖鄉龍洞社區。龍洞這名字,主要是社區內的龍洞溪,龍洞溪是西湖溪最大支流,源頭在火燒坪,於五龍宮前匯入西湖溪。龍洞溪集水區內生態良好,涵養了豐富的地下水,湧泉使溪流源源不絕,即使旱冬,仍可供應農作所需。民國四十年左右修建的大份田埤,便是引龍洞溪的水源灌溉田地。此處大部份的山坡地坡度大於40度,因此灌溉水源是沿著山壁行進。也因為坡度較高,沒有過度開發,是以龍洞溪未受汙染。當年灌溉用的大份田埤已功成身退,而乾淨的龍洞溪依舊溪水潺潺,這是吸引小農回鄉的極大誘因。陪伴我們參觀龍洞社區的傅兆銘先生,擁有留英碩士的學歷,在高科技公司任職後,選擇回到龍洞社區栽種火龍果。便是回鄉小農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
龍洞社區的社區活動中心,也是數位特色中心所在。一樓空間是多功能彈性使用的,有時上課,可以簡報,也能操作電腦,龍洞社區中心製作了社區生態與有機農作的相關影片,例如小農張智傑,以湧泉或溪水灌溉,一季種稻,一季雜糧,本季種植的是蕎麥。多多龍栽植出的天然橘子,外皮會是黑色。傅兆銘先生自己除了不用農藥,也因為論文主題是自動控制,他栽植火龍果時,透過手持式裝置(平板或手機)控制照度與灑水,控制選項可以用時間,也可以根據土壤溫濕度或照度調整種植的環境。對環境的善意上,也表現在社區大樓的能源中,大樓樓頂裝設了太陽能板,大樓運作的部分電力由太陽能發電供給。除了爭取資源架設網站與拍攝影片,龍洞社區更設計了火龍果與南瓜包裝,理念是簡單明瞭,配色鮮明;一個紙箱可以耐重7~8斤的火龍果,側邊留白給小農提供相關資訊。南瓜包裝盒已經設計完成,研習簡單大方的設計理念。

龍洞社區的導覽地圖。

IMG_5852

導覽地圖附近便是龍洞社區發展中心。

IMG_5355

社區發展中心的一樓也是數位特色中心,這個空間是彈性多能工,能用來上課,也能用來簡介。

IMG_5401

龍洞社區中心為當地小農設計的火龍果包裝盒。配色鮮艷。

IMG_5364

三個側邊均是一體成型。

IMG_5368

僅有一個側邊以釘固定。質感很牢固。

IMG_5370

這一面設計來讓小農提供相關資訊。

IMG_5375

南瓜的包裝盒也已經設計好了,延續簡單大方的理念。

IMG_5380

社區大樓的頂樓裝設太陽能板。

IMG_5411

眺望龍洞社區,很期待細細參訪此處。

IMG_5410

龍洞社區官網:http://www.longdong.org.tw/

影片介紹龍洞社區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Va304mj5aQ

影片介紹龍洞社區有機小農張智傑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JxVDBrJRcA

影片介紹龍洞社區有機小農江泰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a8CWm3bUIk

影片介紹龍洞社區有機小農傅兆銘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qduSC0UGGs 

社區中心前方的道路,便是探訪龍洞社區的最佳路徑。也許開車,也許騎單車,不一會兒,路邊便出現張智傑租耕的田地,上一季種稻米這一季種蕎麥,使土地能夠休息。看到崑園的標示後左轉,可以抵達江家夥房,這是龍洞村江姓家族的祠堂,祠堂背倚山勢前方遼闊,建築物細節相當講究,屋簷屋瓦梁柱與壁畫,透露著當年建造時的費心,是棟很美麗的老建築物。繼續在田野間悠遊,機器正收割黃金稻穗,許多野鳥等著分一杯羹,空氣中瀰漫著帶點水味的豐實清香。經過果園,一顆顆西施柚垂掛,聽說可以認養樹,付給果園主人幾千元,果園幫你照顧樹,收成全歸認養人。從前龍洞便是引龍洞溪灌溉,在龍洞溪的三條源頭支流(南坑溪,雷公坎溪,船底窩溪)匯集處,仍可見大份田埤(灌溉渠道)的遺跡。可以發現當時是以一道擋土牆阻住水流,使其往側邊留去,並有兩處防洪閘門調節水量。

由社區前方道路,繼續探訪龍洞社區。經過張智傑租耕的田地,這一季種蕎麥。

IMG_5439

零星的野花。

IMG_5431

看到崑園標示時轉入。

IMG_5443

可以遇見江家夥房。江家子孫仍居住於側翼,我們打聲招呼後才參觀這裡。

IMG_5447

門廊處上方,便有精美壁畫。

IMG_5492

入門後頭上大樑甚美。

IMG_5491

祠堂裡的這兩根圓柱,是實心原木塗漆,應是當時高貴建材。

IMG_5466

聽說當年娶媳婦時,要在祠堂掛上紅燈籠。

IMG_5471

紅燈籠上精細的繡工。 

IMG_5480

繼續在龍洞的田野中漫步,遇見西施柚果樹。聽說這裡的果樹都被認養了。

IMG_5508

機器正收割著稻米,現場機器捲出的香氣中,鳥雀啁啾不住徘徊搜尋掉落的稻米。

IMG_5524

此處情境是豐收圓舞曲。 

IMG_5526

在龍洞溪處,仍可見大份田埤的遺跡,高起的那處外方內圓的,是當時的防洪閘門,隔壁是擋水的土牆。

IMG_5573

當時便是砌起擋水土牆,讓水流轉彎,流進這個洞裡,沿著山壁灌溉大份田區。 

IMG_5581

從田間道路轉入山路地區,首先會經過朝寶宗祠,這是當地另一處歷史悠久的祠堂,前方的景致是幽美的山谷。畜產所在這山區種植了大片牧草,稱為青青草原,這裡圈牧牛隻而非放牧,收割種植的牧草餵食牛隻。這裡有處瞭望台,天氣好時可以遠眺苗栗後龍的海景。我門拜訪時正是雨天,雨水氤氳的霧氣,使瞭望台的風景有種神秘美。今年夏天,有零星螢火蟲出現的山林,也放置了貓頭鷹巢箱,裡面架設了攝影機,聽說貓頭鷹已經在觀察了。此處為了灌溉水源,有人工池塘或是井,修砌工法常用圓石,這是相當費工而昂貴的工法,石頭要挑揀或是剉鑿成相似的大小,再以特定堆疊法堆疊。幾十年下來仍舊穩固,而且這種石頭堆砌的牆面,對生態比較友善,小生物或植物仍有呼吸生存的空間。

朝寶宗祠。

IMG_5634

前方是處幽美的山谷。

IMG_5631

青青草原。

IMG_5663

瞭望台望出去的景色。

IMG_5731

山野間設置的巢箱,靜待貓頭鷹入住。

IMG_5760

敬拜玉皇大帝的德天宮。

IMG_5778

龍神位於廟後方。

IMG_5784

龍永橋前的一口古井,這是明井。修砌工法便是石頭堆砌法。

IMG_5807

除了探訪田野山裡,龍洞社區也有一處老街。老街地上的磁磚畫頗有趣味,基本上是當招牌使用的概念。若不是店家是住家怎麼辦?磁磚畫便會以吉祥畫應景。老街還有一家打鐵店,以爐火衝高溫打鐵,鐵器敲擊聲響起時,頗有時空倒轉的迷離之感。若要用餐,參訪龍洞社區時,這裡有幾家飲食店可以選擇,我們的午餐便點了碗麵吃,可以選白麵或黃麵,可以選擇加肉片,端上一碗古早質樸,簡單有味,我吃得相當滿足。

老街地上的磁磚畫,有著招牌的功能。這是打鐵店。

IMG_5834

果然是打鐵店。

37413

老闆用爐火的高溫打鐵。

37415

這磁磚畫應該是代表這裡賣豬肉吧!

IMG_5839

這裡賣米嗎?

IMG_5838

老家上有幾家飲食店可供用餐,我們午餐在這裡。

IMG_5849

點了碗白麵加豬肉,古早樸實的況味。

IMG_5558

一如這裡的氛圍是回歸自然。小時候我聞過收割稻米的氣味,小時候我聞過天然的農田氣味,在這裡漫步,兒時的清新農村氣息,又一一重現了。


DOC柑仔店http://docstore.aeweb.com.tw/Web/index.php?lang=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ei-wen Wang 的頭像
    Mei-wen Wang

    May執念與直唸

    Mei-wen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